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一方面,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不断加大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但另一方面,2011年多家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的境况让中小企业的授信风险进一步加剧,金融机构也如履薄冰。
金融机构如何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的局面?在目前高风险压力下,金融机构又面临哪些困境?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分别专访了交银金融租赁公司总经理陈敏、工银金融租赁公司副总裁黎丽以及九游会J9公司副总裁张博,力图勾画出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对于中小企业这一蓝海业务的布局与策略。
《中国经营报》中小企业业务正日益成为银行和金租公司转型的一个突破口。但从风控角度而言,小微企业肯定比大中型企业风险度要高。请您谈谈目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开展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面临哪些问题、挑战以及政策约束?
陈敏:首先,与大客户、大项目相比,银行系金融租赁培育中小企业客户不得不面对点多面广而带来的销售成本高、管理半径不足等问题。此外,金融机构“风险—收益相匹配”的要求,使得风险相对较高的“中小”业务定价高于大型客户,但从外部的经济、政策等环境来看,国内制造业盈利空间压缩,成本承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受经营周期、技术改造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设备换手率往往较高,但国内多数设备二手市场仍处于交易不活跃或缺乏交易的阶段,这也加大了租赁公司开展以设备为载体的中小企业租赁业务的顾虑。
黎丽:一方面,目前对租赁公司各项业务的风险权重系数没有区分,统一以100%的系数计算。由于资本充足率需在8%以上,在租赁公司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很难再大规模地开展中小企业业务,建议适当降低满足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业务的风险权重,鼓励租赁公司多开展中小企业的设备租赁业务,也为该业务留足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建议放开中小企业金融债的发行限制,同意金融租赁公司参与发行,扩大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
张博:做中小企业我们首先强调要客观审慎地看待风险,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能有效控制风险的核心手段,否则做的业务越多,风险也将越大。另外也要解决好数量和规模之间的矛盾,中小企业业务的单笔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还要追求规模,否则也不符合我们大型融资租赁公司的定位,所以要解决零售业务怎么批发做的问题。第三是要以价补量或是以量补价,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因为中小企业单笔业务规模不是很大,但收益率相对更高一些。
《中国经营报》对风险的认识应该正是基于银行系金租公司的一些业务实践,目前,已经开展了哪些中小企业业务?对于这一业务有着怎样的经营理念和产品策略?
张博:在我看来,从同业来比,银行系金租公司做中小企业还是有优势的,特别是如何有效地控制风险,银行在做传统信贷业务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此外在渠道和资源上,银行的服务和监控网络都是覆盖全国的,像我们和很多分行都达成了监管协议,他们在当地负责监管我们的一些中型企业客户。再者,无论怎样,要做到一定规模,一定要有比较稳定有效的资金供给,在这方面银行系也有优势。
黎丽: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厂商与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负责此业务,形成了成熟的产品体系,并于去年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租易通”产品。“租易通”产品包括两种业务模式:一是与银行合作推出的代理中小企业设备租赁业务,此种模式由总行牵头指导,协调推动,各分行协作落实,可发挥银行的网点分布与数量优势;二是与制造商合作的厂商租赁业务。这种模式的优势是能借助制造商的营销渠道和客户基础,由其归集终端客户的采购和融资需求,打包向我们提交租赁融资申请并对其推荐的客户承担保证责任,审定同意后向众多中小企业客户批量提供租赁融资。
陈敏:我们是整体上通过“厂商+管理平台+金融租赁公司”三位一体的模式推进中小企业租赁业务,具体来说,包括厂商租赁、与母行联动及与优质同业联合三种业务模式。其中,厂商模式目前已与三一、中联等众多工程机械厂商开展合作,融资金额超过70亿元,服务客户6000余家。而能够帮助母行分行解决部分优质中小客户综合服务问题的协同联动模式,目前的业务金额也已超过6亿元。此外,我们正探索通过与第三方租赁公司的合作,介入个别行业中单笔业务金额较小、对租赁标的物管理要求较高的中小企业业务。
《中国经营报》未来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是如何规划的?
黎丽:目前,工银租赁中小企业业务投放总量约80多亿元,客户数量超过200户,约占公司客户总数的65%。2012年我们计划实现全行中小租赁业务的推广和实施,以及与其他银行的合作,继续加强业务创新,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客户,争取2012年投放金额达100亿元。未来,工银租赁计划将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投放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的20%,并使此项产品在更广范围内受到市场关注。
陈敏:未来几年,我司以“风险—收益相匹配”为目标,着力形成中小企业租赁业务特色。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厂商租赁业务,并不断创新,提供更多、更加灵活的融资租赁产品,如跨境融资租赁业务、融资金额更加巨大的杠杆租赁业务、共同分享项目收益的结构共享租赁等业务等。同时,在非工程机械厂商租赁业务方面,力争在医疗、机械设备、输变电设备等领域实现突破。此外,我们还将逐步尝试与租赁同业、担保公司、其他商业银行等第三方渠道合作,介入新的业务领域。
张博:我们在中小企业业务实践中摸索了一些经验,但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和系统化的商业模式。开始肯定是先熟悉市场、客户,积累一定经验之后,再逐渐向通过二手市场的残值处置等可能获取更高收益机会的经营方式转变。厂商租赁的工程机械和商用车是我们找到的一个比较成熟的方向,还希望在其他领域再找到两到三个方向,下一步可能就集中力量在三到四个领域为中小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