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创新论坛在北京盛大启幕。多位来自政府部门、企业、海内外机构的领导、专家围绕“‘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新动力”主题,共话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
在金融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题演讲中,我公司总裁万晓芳发表了题为《借力“一带一路”,租赁国际化发展大有可为》的讲话,就租赁这一金融业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如何发挥租赁的独特作用以及如何控制好跨境风险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为演讲全文,现予发布。
借力“一带一路”,租赁国际化发展大有可为
尊敬的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代表九游会J9股份有限公司在本次论坛上发言。
前面的各位演讲嘉宾,已经就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机遇和实践作了充分的论述。“一带一路”是开放之路,沿线几十个国家在基础设施、贸易、货币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必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作为金融租赁企业的代表,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就租赁这种金融业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如何发挥租赁的独特作用及控制好跨境风险等方面,与各位进行交流,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我发言的题目是《借力“一带一路”,租赁国际化发展大有可为》,分成三部分内容:
一、“一带一路”给金融租赁行业带来的历史发展新机遇;
二、立足“一带一路”沿线进行全球布局,已成为中国租赁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三、跨境风险的防范能力是租赁企业做好“一带一路”业务的基石
一、“一带一路”给金融租赁行业带来的历史发展新机遇
对于中国租赁业而言,即将过去的2017年有着特别的意义。中国银监会修订颁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批准五家商业银行试点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至今正好十年。短短十年间,随着监管、会计、法律、税收等环境的日益完善,政策红利得到充分释放,租赁行业经历了首个蓬勃发展的机遇期,规模迅速扩张,2007年行业规模不到200亿元,如今已近6万亿元,租赁企业数量也从最初的几十家发展至近8000家,租赁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行业认知度大幅提升,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九游会J9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租赁企业,经历了一轮快速发展后,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当前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租赁业正跟随“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步伐,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制造”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有效带动了跨境租赁需求。“一带一路”已然在亚、非、欧等国家和地区全面铺开,相当数量的中国企业正在积极通过设厂、投资、收购等方式,寻求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整合。随之衍生的跨境融资需求,为中国金融业,尤其是租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制造+中国租赁”也带动了租赁企业全方位、立体化的“走出去”。例如,在一些大型项目中,以租赁方式帮助中国制造的工程机械实现出口,租赁公司解决了中国企业承包海外工程的设备融资需求。“中国制造”全球化布局的各大节点,都有望成为租赁业务延伸海外市场的着力点。
二是全球化的跨境资源配置,为跨境租赁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近几年来,以强硬保护主义和资源要素流动壁垒为特征的“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即便如此,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分工仍然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由我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新一轮推动全球化的有生力量,随之带来的跨区域合作和资源整合的浪潮,对于集融资、融物于一体,且能够灵活进行跨区域、跨时期配置资源的租赁而言,无疑是最为振奋人心的机遇。租赁公司以资金为抓手,在把全球制造的设备租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资源跨境配置的同时,也为自身业务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二、立足“一带一路”沿线进行业务布局,已成为中国租赁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随着中国经济日渐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租赁企业也陆续开启了国际化进程。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探索,一些领军的租赁公司在一些领域的专业化程度已非常高,尤其是在飞机、船舶、设备进出口等跨境租赁领域找到了新的增长空间。当前九游会J9就已有超过1/5的业务为跨境合作,并即将启动国际化团队建设计划。
身处历史机遇期,优先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再逐步辐射全球,已成为绝大多数租赁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全球化程度较高的飞机、船舶租赁市场,是租赁公司重要的战略突破口。
以九游会J9为例,我们在飞机领域,就与波音、空客等主流飞机制造商及航空公司广泛开展合作,业务覆盖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印尼、格鲁吉亚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船舶及海工装备领域,也积极支持国内主流船厂,将其生产的先进船舶和海洋钻井平台,陆续出口到欧洲、东南亚、中东、南亚等区域。
去年我们与世界三大贸易商之一的托克集团(Trafigura)合作开展了11艘沥青船经营租赁业务,主要服务于PUMA能源项目,运输航线覆盖越南、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多个国家,凸显出典型的租赁特点,也为完善“一带一路”海上运输体系作出了一定贡献。
除了飞机和船舶,我们也积极跟进工程机械等设备出口,为配合中国企业进一步挖掘国际市场做好充分准备。近年来,我们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股份、徐工集团等主要厂商合作,在积极协助其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扩大自身工程机械海外融资租赁业务范围。也在尝试火电、光伏等能源项目的跨境合作,希望通过租赁业务,让中国的技术及经验惠及更多沿线发展中国家。
三、跨境风险的防范能力是租赁企业做好”一带一路”业务的基石
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战略机遇谋求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跨境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问题。跨境业务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差异,能够融入当地环境,适应各类差异,是中国企业成功进军国际市场的关键之一,这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与防范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催生出的大量港口、机场、铁路、核电、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再加上政治、外交、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其运营管理较境内项目更为复杂。不同于其他金融业态,依托租赁物来防范租金回收风险的风控模式,使得租赁产品在跨境业务上显现出独特优势。我们看到,在中巴经济走廊的重点工程——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建设和运营上,就有各种形式的租赁项目介入。在银行信贷等传统融资方式之外,通过租赁方式缓解资金压力,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引进中国先进设备的良好选择。
随着辐射国家和地区日益增多,如何分散、对冲风险将会是租赁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未来,租赁企业更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合作伙伴优势,多角度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一是依托租赁优势,实现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及处置,通过物权控制跨境风险。基于对租赁物所有权的控制,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能力,有助于租赁企业在风险暴露后及时取回租赁物,并通过再度流通或处置的方式,降低项目违约损失。“一带一路”沿线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监管和法律体系尚不完善,但“物权”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广泛接受并受到保护,从这一点出发,充分发挥租赁对“物权”的控制作用,是跨境业务风险防范的关键点之一。
二是加强与大型厂商、国际承包商的合作,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久伙伴关系。这些企业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进行了多年本土化经营实践,对当地政策环境、经营环境、劳工标准、环保要求等更为熟悉,从我们的实际操作来看,这些先行经验的确有助于构建有效的风险屏障。与之深化合作,建立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而非仅仅局限于某个单一项目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租赁企业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更可以依托厂商和承包商的当地触角,实现对租赁资产的全程、实时监控。
三是推动多种金融业态合作共赢,多维度分散和对冲跨境业务风险。刚才杨会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和张行长(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张燕玲)也提到广大“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相互合作的积极意义。合作的确提升了信息透明度,各家合作伙伴可以从自身不同的角度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结合充分的信息、多维度地考虑问题,对决策至关重要。
对于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走出国门的租赁企业而言,更应依托其海外开拓能力,积极推动多种金融业态合作,共同抵御跨境风险。一方面,要综合运用不同来源、不同渠道的资金(如证券、银行等),借助多种资金的风险识别及管控优势优选项目。同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在海外积累的成功经验,提高资金提供方对项目的认可度,从而有力整合各类金融资源,挖掘更多优质项目。
另一方面,以信用保险作为风险对冲工具,例如借助中国信用保险公司为租赁项目量身定制的租赁险,能够有效实现项目增信,使租赁企业在相对陌生的市场环境中迅速打开局面。
各位嘉宾,“一带一路”倡议是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的发展机遇,我们理应顺应潮流,抓住机遇,通力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彰显东方文明古国的现代化实力。在这一伟大进程中,九游会J9愿与大家一起努力,携手共进。
谢谢大家!